日期:2025-11-14 16:53:27

“西湖的春色美如图画,但世上又有谁能画得出西湖的春色?你路过杭州,若不到西湖去逛一逛,实在是虚度一生。”半个世纪前,古龙在《碧玉刀》里这样描绘杭州,虽然他从未到过杭州。
半个世纪后,古龙逝世40周年,古龙武侠IP落户杭州。11月13日傍晚,在古龙研究中心落户的上城区笕桥幸福横塘里,古龙长子郑小龙接受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专访。
接受记者采访时的郑小龙。
单从长相上看,郑小龙比古龙更高更帅气。见面时,郑小龙穿着卡其色西装外套、白色T恤和黑色牛仔裤,配上1.8米的身高,完全看不出他是1967年生人,今年已近60岁。如此身形,不知道是否与他长期练习柔道有关,因为身手矫健,他曾做过马英九的贴身保镖。
郑小龙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古龙著作权管理与发展委员会主席,这个委员会由他和他的两位同父异母的弟弟联合成立,负责运营古龙的作品版权。
“我落户在这里,我把古龙的江湖放在这里。”郑小龙这样解释将古龙武侠IP落户杭州,很少有人知道,他已定居杭州。
临近饭点,郑小龙让工作人员帮忙为自己安排简餐。坐下后他说:“我酒量不错,你看看就知道了。”一句话,就把人迅速拉进他父亲营造的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。
“把古龙的江湖放在这里”
上城区笕桥幸福横塘里,古龙研究中心。
记者:为什么选择将古龙IP落在杭州上城区?
郑小龙:我大概经常来往杭州有10年左右的时间,最近正式定居杭州。我在这边认识了很多好朋友,他们都很喜欢古龙的武侠文学,就想说也许可以做一些事情,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推广。刚好他们和上城区这边的物业有一些认识,所以才会有这次的机缘。
记者:刚听古龙著作管理发展委员会的运营负责人提到,本次IP落地并不是面向文旅的建设思维,而是面向产业和场景?
郑小龙:就我自己的定位来说,我落户在这里,我把古龙的江湖放在这里。任何尝试、任何朋友、任何面向的产业,我们都愿意合作。我把它放在这个地方的第一个目标,不是赚多少钱,而是能够真正推广我们的作品,或进行不同的尝试。
记者:在上午纪念古龙4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,腾讯视频、爱奇艺等平台发布了古龙影视计划。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,如何保证原著精神不因商业化开发被过度消费?
郑小龙: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点难。因为我们是经典武侠,但如果要一直坚持着所谓经典武侠的某一些点,有可能是好的,可以坚持原则;但是有没有另外一个可能,就是这种做法反而扼杀了其他很多创新的机会?这证明了在与合作方合作之前,充分沟通并达成理念共识非常重要。因为现在毕竟有技术和AI的介入,很多事情的想象空间远超我们以前的理解。在这方面,只要不偏离我的核心想法,都可以尝试。当然,其中还需要很多磨合过程。
记者:早期你在开发古龙IP上也有一些尝试,总的来说,选择如何开发的时候,你会有哪些考虑?
郑小龙:其实早些时候的IP开发,如果有人来找我们,我们通常比较被动。现在有了自己的基地和新的一批合作伙伴之后,我希望可以化被动为主动,更主动地去寻找一些我们喜欢的合作方。就像我刚刚讲的,你要重新让传统武侠文学打入更多不同的年龄层,乃至于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、认识并喜欢,当然要用多种路径、平台和方式去接触他们。这当然包括游戏、影视剧、短视频,乃至于动画,甚至以后可能会有AI的形式,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接触更多的受众。
记者:这次IP落地杭州,也是海峡两岸文化的一种交流。你怎么看?
郑小龙:我觉得两岸的符号其实是很相近的。两岸的文化交流,如果有共同的平台,这是一个很自然发生的事情。
“没有恨过,哪来的和解?”
记者:随着年龄的增长,你对父亲的理解有什么变化?
郑小龙:当我的年纪发生变化之后,对父亲作品、父亲的江湖世界,以及他对人性的刻画,会越来越有感触。我父亲的作品之所以被称为新派武侠文学,是因为它与以往传统的武侠文学有一些不同。它对人性的描述和刻画更为具体,你会发现这些东西好像就在我们身边。
记者:你曾在采访中说,父亲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喜欢和平、喜欢平凡的人,他们想以自己的不平凡换来大众的平凡与平安。对你来说,“名人后代”可能是一种光环,你怎么理解这种身份?
郑小龙:我觉得我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,但平凡也很辛苦。从小到大的过程确实经历了一些波折。但是就像刚刚提到的,这两天我听到很多老师在评论我父亲的作品,或者他们想象中认为的古龙。我发觉其实我和他很像。虽然在很多事情上过得有点艰辛或孤独,但至少我们的想法都是正面的。就像我今天做这件事情也是一样的,完全没有把商业利益作为第一考量。我今天做的事情,一是因为我想做,二是我先把事情做好了,希望会有好的结果。
我刚刚和朋友聊天时说道,现在资讯爆炸,对年轻人来说其实很辛苦。他十五岁就必须要接受全世界的资讯,他太纠结了。而我十五岁的时候还可以很单纯地快乐。我们那个年代,眼前可能只有两条路可选,你就只能选A或B。选了之后,就努力把这条路走好。很多长辈告诉我,一辈子做好一件事,你就圆满。如果年纪慢慢增长后,发觉这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,而且我也喜欢做,那就赶快做啊,要等到什么时候?
纪念古龙逝世40周年活动现场的郑小龙。
记者:这两天很多老师评论你父亲的作品,那么同时作为读者和儿子,不同身份下你对父亲的理解有何不同?
郑小龙:我借由不同人的想法去认识古龙。这更有利于我认识这个人,认识作家古龙。很多不同年龄层或者不同行业的人去描述他,我觉得都很好。作为一个读者的理解,今天在这个地方的人都是喜爱他的。作为一个儿子来说,认真讲,其实没有太多真正的情感联系,因为毕竟我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不长。但不管怎么样,他就是我的父亲。“子不言父之过”,到了我现在这个年纪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吗?其实也没什么,你只要正向看待一切,这些都不算什么。很多媒体以前都问过我,你恨不恨他,你怨不怨他?你们相处得怎么样?这些问题已经跳出了我现在的思维范围,我不纠结这一点了。
记者:你现在怎么定位自己在兄弟之间或者在家族里的一个位置?
郑小龙:我就是要负责带着大家全力推动,把这件事情做好,希望不仅把古龙的武侠文学留下来,更重要的是把它发扬光大。
记者:你好像自然而然地就承担了这样的一份责任。
郑小龙:每个人都有他的天命,不是每个人每天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他喜欢的。所以为什么“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”这句话会这么有共鸣?就表示大家其实都一样,只是尽量在能够选择的时候选择你喜欢做的事情;当你真的没有办法选择的时候,就把心态摆正,正向一点,我觉得也不错。其实在小说里面,如果能够给年轻人这样的体悟,我觉得也是好事情。
记者:你接触柔道,也做过马英九的保镖,在读父亲的作品时,会把自己的经历代入武侠世界吗?
郑小龙:其实我是运动员,我不是武林高手,也不是大侠。很多人都好奇杠杆配资哪家好,说你这样子学柔道是不是受你父亲作品的影响。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巧合。我练柔道只是一次因缘际会当中去练的,可能那时候的环境或者生活比较辛苦,所以就做了这件事情。我觉得每个人走好自己的路就好了。我对那一段工作历程也很珍惜,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。当时我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人和事物,让我成长了很多。
瑞和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